臥底商學院

Published on
All posts

如果說理科生對文科生的鄙視純粹出自於一種智商上的驕傲自負,對商管學生則多了一種你就傻了吧唧的還在那邊裝什麼逼的討厭,於是乎編寫了各種嘲諷的段子。身為一位理科生,待在商學院一年後,驚訝的發現這樣的鄙視其實是雙向的。會不會其中有著如貓狗之間對豎立尾巴的解釋一般底層文化的不同?我有以下的猜想。

複雜與簡化

商學院習慣把各種概念做減法。例如 Elevator Pitch 試圖把商業模型用半分鐘說完;戰略分析上 First Principle 要我們退回最本質去思考;做 PPT 強調重要概念,放表格,講故事,用類比。可能有些偏見,但商管學科給我的感覺,更傾向從宏觀的角度作統整性的論述。

反之,理科研究更崇拜著迷於複雜性。真實往往涉及具體的觀察,而很多具體的東西是不容易且不能被簡化的。例如 DNA 結構、汽車的引擎、粒子加速器、火箭的設計。當然可以從很高的角度約略的去描述某理論是怎麼一回事,但只要涉及推導,還是要回歸無與倫比的嚴謹性,而過程中的複雜是不可避免的,即使結果很簡潔。

當然過度的複雜是不可取的,我自己就觀察到我存在這問題。能用 Excel 解決的問題卻硬要用 Python;簡單的經濟模型故意代比較複雜的 Utility Function;能線性回歸的數據硬是要跑一下 DNN 或 SVM 模型。深怕別人不知道我知道的自卑。

正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,知識也是從簡單到複雜,再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,而其中複雜的階段是不可省略的。正如達文西說過:「Simple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」,達文西何等人物?他也是要在曉通各種複雜之後,才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。

宏觀即大處著眼,微觀即小處著手。小孩子才做選擇題,如曾國藩般的強者兩者都要。

量化與質化

以上就延伸出下一個話題:在追求嚴謹的過程中,理科生習慣量化的分析,並在當今潮流中,甚至已經發展到鄙視質化研究的程度。然而商管領域,因為涉及到人,而人又剛好是這世界最複雜的東西,數學在人面前顯得是多麼的無能為力。馮紐曼的那句名言可以為此背書:「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,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.」

我認為,這種鄙視源自於我們對管理學沒有足夠的敬畏之心。很多沒有數學公式的領域,即使沒有強意義上的完備性,但還是有著極高的嚴謹性。最簡單的方法是去翻翻哲學書,很少數學公式但能把邏輯玩出花。甚至是社會學,例如費孝通的《鄉土中國》,即使是一己之見的非專業性論述,其中邏輯之嚴謹,大概也僅次於數學等式。

最後,現在能看到現在很多原先不使用數學工具的學科,也逐步被做數學或物理的人接管。我沒有證據的隨意猜測,這與主流期刊編輯的口味有關,而這不一定是個好現象。反之,在管理領域,我會想看到更多如馮侖寫商業三部曲那樣,依著多年實操經驗,依著對人性的觀察,總結出來接地氣而樸素的管理理論。

實操與理論

接著實操話題說,商管學生被批評最多的一點,離不開沒有實操經驗。例如我就曾很困惑,怎樣的企業家,會花大錢請一群剛畢業不多少年,學歷漂亮但經驗上屁都不是的年輕傢伙來教自己管理公司?這個下次談,先別離題。

這點估計多數的商學院都是有意識的,所以加入實習的環節看似是理所當然的解方,但在實際層面,如果一個國家的企業文化還沒發展到接納實習者的階段,實習職缺不可避免的發展成廉價勞工及有內捲的趨勢。就是說大公司靠著品牌獲得廉價勞力,實習者獲得簡歷上華麗的一筆,如此願打與願挨的供需關係,很牢固但病態,上下交相賊。

相對而言,理科生在學校所學的理論與出去工作後的隔閡小很多,也因為如此,理科生在畢業階段迷茫的程度是比較小的。首先是與人打交道的需求比較低,他們所面對的問題,往往不是靠社交或關係能解決的;其次是其處理的問題會有明確的結果。例如程式能跑 code review 能過就是能過,或工程難題上,解決就是解決,不會有個方程現在解了,過一時間那天甲方心情不好,等式變成不等式,不會的。

學生的本分

最後針對商學院的碩士生,我覺得我們常面臨一個兩難:學生學業的本分,與銜接工作需求。白話說就是做 Working Student 明天有個計畫要交,但學校方面也有一門課程作業的 DDL 是明天,這時候你要花時間在哪個?

要知道,時間永遠是最具稀缺性並具有排斥性的資源,所以對於時間,我們永遠只有 Priority,而非 Available,正如對於一些人,我們永遠沒時間。

我想這問題還是要退回第一性原則來思考,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的:如果這碩士學位,你是想學習的,理當課程優先;反之本來就是拿來做找工作的跳板,則工作優先才是理性的做法。這樣一想,對托推有工作沒時間做小組作業的同學表示理解。

以上對於這問題的一些淺見,受限於觀察與知識的狹隘,肯定存在很多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