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通過 CFA 考試

Published on
All posts

因為是門掙錢的生意,金融相關的證照考試可謂琳瑯滿目,不同細分領域幾乎都有其對應的協會與證書(以及補習班),例如會計上有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(CPA),風險管理上有 Financial Risk Manager(FRM),量化交易上有 Certificate in Quantitative Finance(CQF),基金管理上有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(CFA)。含金量的高低是另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,但從自我學習的角度來看,上述幾項考試都有個別成熟的學習體系。

想透過個人的準備經驗,用兩篇文章的篇幅,來簡述 CFA 與 FRM 考試,讓正在猶豫要不要頭洗下去,又或頭洗到一半的朋友們,能多一個參考案例。因為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,都注定要付出大把時間了,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考試/證照能得到什麼,以及如何有效的備考是非常重要的。

簡介

  • CFA 的全稱是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,是由一家總部位於美國,叫做 CFA Institute 的 NPO 主辦。雖然名稱聽起來弱弱的,但眾所皆知,校系名稱往往越短越牛逼,這是同樣的道理。

  • 持證的流程是:先課金 350 鎂註冊 CFA Program,依序考完 Level 1 到 Level 3,報名費年年漲,在寫這一篇文的當下(西元 2023 年),早鳥是 900 鎂,正常鳥是 1200 鎂,晚鳥是 1450 鎂,改期費用是 250 鎂。都考過之後,要有最少三年且 4000 小時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,加上幾封推薦信,最後才能持證。

  • 在都一次性通過的情況下,報名費就要約 4000 鎂,這還不算上可能的重考、改期、教材、補習班費用。另外,要能持證,每年 還要上供 299 鎂的會員費,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,CFA Institute 真的是無敵了,怎麼就如此聰明呢?

  • 考試有十個大考科,每個 Level 具體的佔比不同,分別是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、Quantitative Methods、Economics、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、Equity Investments、Fixed Income、Derivatives、Alternative Investments、Corporate Issuers、Portfolio Management。以下讓我們稍微分類簡述:

  • 從業守則

    •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:CFA 一開始成立的宗旨,正是金融業的名聲太臭,才想著說夥伴們,咱們不道德歸不道德,但起碼要規範出一套道德守則;所以這主題的佔比一直都很重,Level 1 到 Level 3 都有,且是完全一樣的內容。

    • 聽說最早期的 CFA 考試,就是一群從業人員,只考這個考科就能持證,當然,沒要指出早期持證者水份很高的意思。

  • 基本功

    • Quantitative:對受過東北亞數學教育的人類來說不難,主要是多了統計的內容,當然,不想理解用背的也行。

    • Economics:超簡略的介紹個經與總經的內容,知識點龐雜;加之許多問題往往有複數個因素同時影響,結論有時候不直覺,該背就背。

    •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:英文的會計比中文的好理解很多,但對零基礎的我還是很痛苦。Level 2 的內容明顯困難許多,處理了很多沒在特定部門幾乎不會用到的知識點。加上計算題,要不是每個會計科目都正確處理,要不然就是錯,弄錯一個也是錯。

  • 四大類資產

    • 四大類資產指的是 Equity、Fixed Income、Derivatives、Alternative,主要考核點在於估值。

    • Equity:大家最熟悉的一類資產,也比較簡單。

    • Fixed Income:這是一個散戶通常不會接觸到,但實際體量比 Equity 大的產品類型;因為收益的特型相對可以量化,所以很多數學好的人會跑去玩 Fixed Income。

    • Derivatives:最好玩的主題沒有之一,即便沒有很深入,但還是全面的帶過 Forwards、Futures、Options、Swaps 的重要概念。考試用了很多實際的 instrument(產品?不很確定怎麼翻譯),但很多 instrument 都會有自己的術語,需要分別熟悉。

    • Alternative:四類資產裡面篇幅最少考試也最簡單的,會提到很多不同型態的投資標的,但真正有估值模型的,印象中就是房地產與 LBO。

  • 組合管理

    • Corporate Finance:商學院一定會有的科目,相對簡單,不贅述。

    • Portfolio Management:整個 CFA 考試的核心,從 Level 1 到 Level3 的佔比越來越高。讓你站在投資組合經理的位置:有了一筆錢,該考慮什麼限制,去怎麼分配到各類資產?怎麼隨著市場做調整?怎麼做績效評估?怎麼做稅務優化等等。

  • 更多資訊

教材

  • 對懂中文的考生而言,市面上主要的教材有三種:官方原版書、Schweser Notes、對岸的補習班

  • 官方原版書是報名考試之後,就能取得的 PDF 資源。優點是權威、詳盡、邏輯清晰;缺點是太詳盡。

  • Kaplan Schweser 是一個有繳納過路財給 CFA Institute 的 Prep Provider。他們出版了一套 SchweserNotes,簡單理解就是原版書的備考特化版,英語母語人士的應考聖經之一。優點是拿著官方的好寶寶徽章,內容品質有保障;缺點是貴,以及還是太詳盡。

  • 對岸的補習班是種令人尊敬的存在,主要有金程和高顿兩家,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,都有中文講解的影片跟英文講義。最大的特色是有人先幫你咀嚼過了,適合懂中文考生。缺點是貴,優點是有不貴的門路,懂的都懂,不懂的我也不能給更多的解釋。

有關備考

  • 首先要理解:通過考試、很穩的通過考試、邏輯自洽的理解 CFA 內容、可以在 excel 上面實作、可以在 python 上面實作,這幾個是完全不同層級的事情。舉例來說,就考試而言,會計的東西,公式直接背下來,套過兩三題例題基本就完事了,但出去這樣講,一定會被會計專業的人白眼的。而我們這邊談的是「如何稍穩的通過考試」。

  • Level 1 跟 Level 2 都是選擇題,Level 3 有論述題,而論述題並沒有比較難。有自信可以只寫最終答案,不自信可以附上計算推理過程,即使結論錯了也會部分給分。

  • 教材選擇:最省時間的方法是,搭配補習班的講義,直接看課程影片。原版書、Notes 可以完全跳過。更有閒情逸致一些,就是看完補習班的課程之後,老師講的不清楚的地方,直接找原版書的相應章節看,它編寫的方式與一般大學教科書差不多,都是內容詳盡且邏輯清晰。

  • 背景:剛開始準備考試的時候,我不算有金融背景,英文閱讀不算快,數學程度也退化到普通二類組高中生的水平,站在應試起跑線,大約是 PR70 的考生。

  • 備考時間:

    • 每一個 Level 可以抓一個半月左右,工作比較忙的可能就需要兩到三個月,原本就在金融行業、或是相關科系的,可以依自身情況漸少。我自己 Level 1 準備了三個月,CFA L2 一個月,CFA L3 第一次 15 天,沒過,第二次 20 天。

    • Level 1 我的準備是沒有效率的。一是因為是金融小白,所以花了很多時間熟悉金融領域的黑話;二是太晚寫題目,對於會考怎樣的內容心理沒數。

    • Level 2 的內容明顯更龐雜,需要的時間更多。但因為有 Level 1 的經驗,準備時間比較短。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、Fixed Income 應該是此階段最難的兩個考科。

    • Level 3 的內容也是龐雜的,沒有了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,加入了論述題,整體難度跟 Level 2 差不多。

  • 備考方式:

    • 對於非申論類型,並存在考古題的考試,相對於拉長戰線,短期衝刺毫無懸念的更有效率;畢竟臨時抱佛腳是一個台灣學生長期練習的技能,練都練了,不拿出來給我們西方的戰友們表演一下嗎?

    • 有空就把補習班基礎班的課程看過一次;沒空直接看補習班強化班的內容也行,它是廢話更少的版本,全部看完是夠的;完全抱佛腳的方式,也可以硬寫題目,直接看解答,再依照解答做應試的筆記,這一招很有效率,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。Kevin Kelly 講過一句話可以作為補充:the foolish person winds up doing at the end what the smart person does at the beginning。

    • 拆開來看,每個知識點都不難,主要問題是很龐雜,所以建議要做一次屬於自己的筆記:把所有的知識點/案例,用自己的話整理過一次;最低限度也要列一個考試難點表,至於什麼對自己是考試難點,在寫題目的時候,錯的那些就是了。

    • 無法更加強調寫題目的重要性。永遠有更多的練習題等著你去寫,不需要省題目,一上來就拿質量最高的題目來練也行。題目質量的部分:官方 Mock 題 > 官方課後題 > Notes。補習班的題目是歷屆的 Mock 題與課後題挑出來的,我自己是直接寫補習班的題目,考前再刷一兩份當年的官方提供的模考題。

    • 每一級的通過率大概都是 50%,所以沒有全部念完,策略性的放棄一到兩個佔比小的科目,問題也不大。等等,應該這樣說,請善用二八法則,每個學科大多數的內容都可以用相對少的精力獲得,可以戰術性的放棄細節偏難的部分。有些知識點可以直接記結論,起碼比直接看不懂專有名詞好。

結語

要來說個很奇怪的廢話:CFA 考試沒那麼難也沒那麼簡單。沒那麼難的意思是,每個考科拆開來看,都更像是背誦類型的考試,不會像某些數學或物理題那樣,看著教科書與解答,還是可以困惑十天半個月都不懂;沒那麼簡單的意思是說,內容龐雜,且這是一個面向學士後與在職人士的考試,千萬別高估自己被社會摧殘數年之後的學習能力。

CFA(很白爛的)只能三個等級依序的報名,即使都一次性通過,全部考完還是要花一段時間,所以註定是一個 longterm commitment,是比毅力的。然而,沒有煮不熟的蛋,沒有過不去的坎,只要好好花時間,就一定能懂能過,且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,不牽涉到天份或運氣的那種。即使持證效益未知,但能系統性地的學習金融知識,又能同時拿到一張貌似比較難獲得的證照,不算虧。別在含金量高低糾結太久,行動起來是永遠不會錯的!

最後,祝看到這邊的你/妳學習快樂與考試順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