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
- Published on
![]() |
---|
泰山檢疫中心往外看 |
回家的劇本意外了三次:搭飛機前 PCR 陽性、入境之後快篩陽性、隔離時候抗體陰性。翻譯過來就是他媽的驚喜,流水帳記一下這次回家。
- 原定 1/24 回來。前一天中午約了個飯,柏林現在 2G Plus 政策,沒有 booster 去餐廳要 24 小時內的快篩證明。同時做了快篩跟 PCR,快篩陰性,PCR 陽性,CT 值 26。那天一起吃飯的三個人都沒事。
- 柏林在一月中之後的確診流程是,快篩或 PCR 陽性之後,在家直接待十天,或是待七天後,拿到一個 PCR 的陰性,就算解除隔離,逐漸走向全面放推。實際操作上可以吃他們辦公效率的豆腐,就是基本沒有任何的限制,一天二十多萬人,鬼才做得了疫調。
- 那時最關心的問題是德國的陽性 CT 值 threshold 跟正常人恢復的速度。前者找不到數字;後者大概一天 3~4 往上升,但我自己隔了三天再去測,CT 值一樣 26,感覺這東西的標準差很大,影響因子也很多,例如檢測方法、操作人員的嚴謹程度、檢測前有沒有做一些有可能干擾結果的手段。
- 我的猜想是,Gargle 比 Nose-Throat Swab 不嚴謹,就只拿一小罐液體讓你像漱口水一樣咕嚕咕嚕,之後吐回去小罐子裡面;檢測前喝水喝咖啡沒用。陽性報告會給 CT 值,陰性報告就會直接寫陰性。
- 台灣要入境兩天前的 PCR,所以節奏大概是,起飛前一天中午做一個 Same Day PCR,晚上出結果,有問題馬上改機票、加定住宿、改防疫旅館。
- 土航今年三月之前的機票是可以無限改的,只要補航班的價差。查不到最晚可以起飛前幾個小時內改,實測 16 個小時前網站上能改,但另一次 12 個小時內,網頁上一直不給過,是直接打電話去改的。
- 土航的客服電話操作很騷,不管打哪一個國家的客服電話,都直接說現在打來的人太多,我們忙不過來,無法幫你專接客服。好傢伙,這也行,學習了。最後打通了一支不是客服的電話。去程機票起飛前 10 小時也能直接改。回程想改成 open ticket 需要先搭完去程再打電話改。
- 實名感謝庭睿大哥以及他的朋友,願意出借他家讓我待到回台灣之前。深刻體會股市的邏輯:怕的不是壞消息,而是不確定性。那幾天心態確實有點崩,但有了確定住宿跟改票改防疫旅館的經驗之後就好了。
- 拖了一週,拿到 PCR 陰之後閃人。
- 在伊斯坦堡中轉,看了一眼 Baklava,想說里拉暴跌,機場的東西說不定買得起,結果歐元計價,商人真是啥都能吃就是不吃虧。
- 飛機兩三天就有一班,加上過了春節高峰期,基本很空,一人一排。節奏就是上飛機後吃一餐,躺平睡,睡起來吃,就到了。
- 入境快篩現在是戳鼻子,說是 PCR 快篩,但結果 20 分鐘內出來,我猜跟德國的 Rapid Test 比較像。先坐在候機室,會有防疫工作人員叫號碼牌,中間不斷會有人一對一的排錯,確保大家懂流程,整個很秩序。
- 台灣的戳鼻子比歐洲目前為止戳的都要不舒服,硬硬往死裡戳的那種,要不就是練手的數量還不夠。
- 那班次七十多人,就我跟一西班牙回來的大哥陽性。不會直接叫名字,可能想保護隱私,會有工作人員默默的帶你走。但帶你坐在最前面,跟直接叫號碼沒什麼兩樣,所有的人都知道你陽性。
- 接下來就一個 VIP 待遇。有症狀才送醫院,輕症或無症狀送泰山檢疫中心。走一個特殊通道直達地面層,有專人來幫蓋入境章,有專人幫送行李,有救護車送到檢疫中心。給檢疫團隊點贊加五星好評。
- 到檢疫中心後,解除隔離有兩種方案:無症狀,第一採 CT> 30 或是陰性(鬼想出來的吧),之後二三採也都 CT> 30,加上抽血抗體陽性。或是有症狀,發病日 10 天之後,PCR 採兩次都 CT> 30。心裡想想就樂了,這樣不就三天就能閃人,血賺了。
- 但三天後抽血報告抗體陰性,我去。你想想,無症狀,快篩陽性,一採 CT> 30,二三採都陰性,但卻無抗體,如果不是哪個環節出錯了,量子力學跟平行宇宙都無法解釋。
- 要能正式回家,達上面的標準後,檢疫中心會送解除隔離單給醫生評估,再送衛生所,衛生所發出解除隔離公文之後才能安排防疫計程車走,公文上也會寫接下來的居家隔離天數。雖然對台灣的行政效率有信心,但以上流程要多久時間,怎麼問,工作人員都不願意給一個時間區間,一直鬼打牆可能喔、不確定、等通知。沒回答也是一種回答,大抵如此。
- 衛生所的疫調有點傻,要我過去一個月在國外的足跡,說是需要通報國外衛生局的。這思路清奇,誰說公務機關沒創意我第一個不服。
- 不能叫外賣,天天吃便當,年夜飯加了兩個橘子跟侯友宜的小春聯。跟同學說了,有機會一定遷戶籍到新北,投爆他對手。
- 泰山檢疫中心很不錯,肯定比我原來訂的防疫旅館好,有浴缸,重點是還不要錢,住起來特別香。
- 戶外景緻是我所熟悉的台灣:綠色的鐵皮加蓋、醜陋無章的建築與在上面的不鏽鋼水塔、半山坡上高壓電塔與墳墓不知為何令我想到《陽光普照》。這些屬於家鄉的元素,唸在嘴上甜在心裡,像極了愛情。
- 正對著生命紀念館與旁邊夜總會,朵瑞斯一直問我晚上有沒有聽到敲窗戶的聲音。我想想,起碼台灣的好兄弟可以國語台語的溝通,應該不會高傲的硬要說德語,沒事。
- 如前所說,人怕的是不確定性。從在柏林算起,一直覺得三天後能回家,三天復三天,三天又三天,遙遙無定期。年都過去了,也不是說特別著急回去看親戚,主要是都已經想好要吃啥喝啥了,一直拖下去嘴饞得很不舒服,就像短暫搔癢無傷大雅,但如果一直搔下去也是會生病的。前幾天時差沒調過來,大半夜的看完《小城夜食記》、《生活如沸》、《第一餐》、《人生一串》,深入研究食物紀錄片的敘事手法。
- 回家在望,大家約起來,順道給大家遲到的拜個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