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大魚大
- Published on
最近迷上商業史。套馮唐的話,就是想看看世界的大奸大猾大傻大癡。先後看了《激盪十年,水大魚大》《激盪三十年》與《騰訊傳》,雖然從訪談節目上看吳曉波,會覺得這人挺裝的,說話的方式也不對胃口,但不能否認他在梳理近代中國企業史上的貢獻。命題過大,有疏漏合情合理,不過基本結構完整,能讓人短時間內,看遍這四十年來的各路牛鬼蛇神,對歷史脈絡有梗概式的了解。能在那時間點,去研究這主題,肯定是個聰明人。
老霧曾說:「以一生為週期,看到的是時代和人性,看到的是規律;以十年為週期,看到的是嘗試與規則變化;以五年為週期,看到的是膽試與眼光;以一年為週期,看到的是天賦與能力;以一天為週期,看不到任何東西,只能寄望運氣跟奇蹟。」曲凱也說商業就是要花 80%的時間研究過去,花 20%的時間思考未來。
的確,不謀全局者,不足謀一隅,不謀萬世者,不足謀一時。
如果站在當下(21 年),只看過去三五年的互聯網發展,肯定感到悲觀:舊的 BAT 仍三分天下,新的 TMD 看似瓜分了所有新機會。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基本紅利消失,電動車、物聯網、雲計算、機械學習等領域,不是被有雄厚資本的玩家全面佈局了,就是有種即使你做起來了,也是會被 BAT 或 FANG 以後發先至的姿態割一波韭菜的絕望。
然而,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。時間線不必拉得太長,就改革開放後的 40 年就能看到,風光一時的大企業不可避免地會跌落神壇,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,而是他們沒做什麼。Taleb 在《不對稱陷阱》中多次提到這概念:小概率事件只要重複曝險,則無可避免地會成為大概率事件。做企業,尤其是做現代的大企業,都有薛西弗斯式的原罪:只能從一個成功邁向另一個成功,一次對時機掌握的失敗都會讓之前不論多長的積累灰飛煙滅,正如一個人的信用一樣。
比爾蓋茲、黃仁勳、馬雲、任正非都講過類似公司離倒閉只有 X 月的時間的話,謙虛是一部分,而更多的是對歷史的深刻理解。
因為歷史的連續性,某時刻發生的事件,往往在前段時間就種下起因,使得這樣的發生帶有很強的不可避免性,有人將其比喻為齒輪組。所以即使改革開放到現在約莫四十年,要對其精確劃分階段是不現實的。「開放與放開」是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最好的總結:企業家和政策像是雙腳,兩者左一步右一步的進行連續的博弈。早時代一步地被當做了天才創造了歷史,早兩步的被視為瘋子而被淘汰。
嘗試劃分帶有很強馬後砲色彩,在當下往往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嘆,正謂為何如此,當時沒有人了解,事後回顧,也沒有辦法解釋清楚。但還是有幾個標誌性的年份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其大綱。
1978:鄧小平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「對內改革,對外開放」,終止計劃經濟,實行承包制,是為改革;成立經濟特區,是為開放。這段期間的創業者往往帶著很強的草根性,代表人物有年廣久、溫州八大王、步鑫生。
1984:被稱作「中國公司元年」。包字進城,始於農村的改革邁向了城市,創業主體是城市邊緣人。聯想、海爾、萬科、南德、娃哈哈都是這段時間出來的。引進外國淘汰的工業生產線,以民生工業為主。野蠻生長。吳曉波是這樣形容的:「這個時候的中國公司,就好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衝進一片正在瘋長中的草地,你聽得到他骨骼與青草一起向上生長的聲音,過度的精力和熱情揮霍似乎是不可避免的。」
1992:鄧小平南方視察,「發展才是硬道理」被定調,商業活動正式走向主流。這時期的創業者圖像已經變成高知、海歸、公務員、幹部,人稱 92 派。代表人物有馮侖、潘石屹、史玉柱、任正非、王傳福。〈公司法〉在 93 年頒布,之後搞企業進入更加規範,更加職業化的道路。從〈公司法〉〈勞動法〉〈慈善法〉〈證券法〉的頒布,都能側面的描繪出商業史的進展。
1998:互聯網創業之風也從矽谷吹進了中國。三大門戶與 BAT 基本都在這段時間創辨,一個風口的故事。
2010: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移動互聯網公司基本在這段時間創立:美團(10)、今日頭條(12)、滴滴(12)。O2O 是主旋律,3Q 大戰,千團大戰也發生在這時候。
綜合以上會發現以下幾點:
改革開放不是一路高歌的前進,而是曲折迂迴的摸著石頭過河,穩定被置於一個不可憾動的位置,例如早期的年廣久就是走太快了。
從一開始,中國改革就是一個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動的過程,只不過以從上而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現。(吳曉波原文)
政策與風口互為因果。雷軍所說豬在風口上也會飛是歸納來的,經的起時間考驗的智慧,與天鬥其樂無窮在商業上不成立。阿哀,老羅弄錘子手機就是晚了幾年開始,設計的東西又超越那時代太多,天不時地不利,可惜了。
一作健康的森林需要有機的多樣性,政府要做的是避免幾顆參天大樹在頂部把陽光都搶走,灰度的存在與無秩序是有機的一部分。個體的非理性加總之後常能顯現出整體的理性,回想隨機競價的實驗。
政治學家 Hannah Arendt 曾說,除非通過記憶之路,人不能抵達縱深,我認為就是對這種追溯歷史的精神最好的註解。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在追逐財富的道路上,歷史這面鏡子讓我們看到無比的相似性,可能如道金斯《自私的基因》中闡述的觀念一樣,即使科技進步,人類的行為還是被存在幾百萬年深刻在基因中的那些動物性所把持。
人生總有起落,精神終可傳承,我想以褚時健精神來總結這些閱讀是恰當的。